河南大学举办“一带一路”战略与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高级研修项目

发布时间:2017-06-08


tudtujyt1111111.jpg

   为加强“一带一路”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文化创意活力,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战略,2017年6月2日上午,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一带一路”战略与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高级研修项目在河南大学举行。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处长路宝平,河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志军等出席开班典礼。7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大中专院校、科研机构从事文化研究教学的高级技术人员,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文化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参加此次研修项目。

    作为国家顶层级战略,短短四年间,“一带一路”建设从设想转化为行动,从愿望转变为现实,取得可喜进展。前不久,“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发表了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主题演讲,全面回顾“一带一路”建设四年来走过的非凡历程,强调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一带一路”建设已经迈出了坚实步伐,也为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2017年1月,文化部公布了《“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快国内“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国际合作机制,鼓励文化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4月,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印发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2017年高级研修项目计划的通知》。

    刘志军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河南大学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学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建设情况,他表示,由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担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一带一路”战略与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高级研修项目,既是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动参与,也是对国家发展战略的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与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高级研修班的举办,将对河南大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建设产生积极影响,也必将对推动河南文化产业发展、构筑全国文化高地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受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刘世伟委托,路宝平代表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对研修项目开班表示祝贺。他指出,河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古丝绸之路发展和繁荣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如今,河南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有影响的文化大省,全面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合作、经贸往来、人文交流日益密切。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也一定会促进河南的大发展,推动河南建设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示范基地、中华文化“走出去”重要基地。

   开幕式结束后,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办公室主任胡惠林发表题为《“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文化产业新发展战略》的主题报告。他向学员们分享了自己对“一带一路”战略的认识,并系统地阐释了中国文化产业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他说,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同步发展。文化产业振兴中华,成为我国一项重要发展战略。如今,中国的文化产业有三种形态:第一种是以农耕文明为基础,以手工业为生产方式的传统文化形态;第二种是以工业文明为基础,以大规模机械复制为生产方式的现代文化形态;第三种是以信息文明为基础的后现代网络文化形态。在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交互发展的基础上,打造我国经济文化产业新形态,特色文化产业产品的价值体现得更加充分。在谈到河南传统文化产业发展问题时,他指出,河南文化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是产品问题。因此在研发文化产品一定要注重创意和设计,才能获得更大的市场。

    本期高级研修项目聚焦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发掘特色优势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旨在培养一批熟悉“一带一路”共有历史文化遗产、尊重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文化传统的文化创意人才和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对发展具有鲜明区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形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研修项目将持续一周,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深圳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李凤亮,深圳特区文化研究中心学术总监毛少莹,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云南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林艺、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党工委书记韩满库,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桓占伟等,将陆续发表主题报告。期间,将采取专题研讨、经验交流、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相结合等方式,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提高研修实效。


返回
顶部